KNIME中文分析平台通过四步构建 AI 代理

更新 2025年5月26日

自从在数据科学中引入 AI 以来,我们发现自己在工作流程中处理越来越多的 AI。从提示 LLMs,可能借助 RAG 程序,到开发 AI 代理,我们可以构建各种 AI 驱动的应用程序。根据他们的 AI 内容和自主级别,我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个应用程序层次结构。

本文将展示如何通过四个步骤在 KNIME 中构建代理系统。

代理应用可分为四个层级:

  • 工具:执行特定任务,KNIME 工作流可作为工具,需能被外部应用调用。
  • 智能工具:含 AI 任务,如摘要、翻译等,但自主能力有限。
  • AI 工作流:按顺序组合工具完成复杂任务,工具序列由人工组装,自身也可成为工具。
  • AI 代理:动态决定使用哪些工具,工具编排由 AI 驱动,处于层级顶部,也可作为工具为其他应用服务。

KNIME 的可视化工作流通过拖放界面用节点表示流程步骤,便于跟踪数据流、识别问题和解释逻辑,让组装代理应用和服务更简单,构建 AI 代理可总结为四个步骤。

四步构建 AI 代理

步骤 1:构建 KNIME 工作流

以客户保留任务为例,隔离不满意客户并进行后续营销,任务如下:

  • 任务 A:收集数据:从 CRM 系统和社交媒体收集数据,属 ETL 任务,可作为简单工具。
  • 任务 B:提取情绪:对评论文本进行情绪分析,借助 AI,可作为智能工具。
  • 任务 C:隔离负面客户:用行过滤器提取负面情绪客户,也可融入任务 B。
  • 任务 D:选择自定义礼品:从推荐引擎结果中选择礼品。
  • 任务 E:检测语言:检测反馈语言,借助 AI 实现。
  • 任务 F:发送礼品包:分为用 AI 生成道歉邮件文本和预览发送邮件两个子任务。

定义逻辑和任务后,构建包含上述任务区段的 KNIME 工作流。

步骤 2:从工作流到工具

隔离工作流段并转换为工具,需将工作流区段部署到服务或数据应用程序中。

  • 手动或使用 Integrated Deployment 将工作流区段隔离到自己的工作流,可存储在本地或部署到 KNIME Hub
  • 在 Hub 上部署工作流程,先上传工作流,再进行版本控制并部署为服务,用容器输入和输出节点处理数据输入输出,为应用所有任务构建服务,可重用已有工具。

步骤 3:用 AI 工作流调用工具

用 Call Workflow 节点在 AI 工作流中调用工具,节点有多种风格,可调用本地或远程工作流程,需输入输出节点,可仅用工具调用或混合其他节点组装 AI 工作流。

  • 工具是否转换为可重用工具,受可重用程度影响,如任务 F 拆分为两个任务,其中生成电子邮件文本可能对其他应用有用。

步骤 4:构建 AI 代理

让 AI 决定工具调用序列,提取工具描述输入 LLM,使其决定适合任务的工具。

  • 用 Workflow Summary Extractor 节点提取工具描述,在 Chat Model Prompter 节点提示 LLM 选择工具。
  • 将聊天模型插入递归循环,把最新工具和结果反馈给节点,让模型选择下一个工具,可添加人工循环步骤批准最终文本。

是否需要 AI 代理

构建 AI 代理是否比使用 AI 工作流程更方便取决于情况:

  • 应用只按需运行一次,回收可用工具更有效。
  • 应用是结构化环境一部分,构建完整 AI 代理有意义。

无论构建何种应用,都可使用 KNIME 中文分析平台,遵循四个步骤并在需要处停止。